此時的TikTok,正四面楚歌。
拜登政府的“禁令”一出,一時間整個產業鏈上的相關人員都人心惶惶,密切關注著該事態動向,亦在急切尋找應對措施。
雖TikTokCEO已參加聽證會,但從相關視頻看來頗有“以一當千”之勢,看完整場會議美方提問實在稱不上客觀與理性,TikTok維權之路道阻且長;并且環繞在TikTok身側的,還有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微軟等眾多美國企業,它們企圖利用拜登頒布的禁令,在短時間內“狙擊”TikTok。
以Facebook為首的海外巨頭和初創企業先后推出短視頻產品,他們不僅覬覦著TikTok的市場和用戶,更對平臺上的創作者垂涎已久,紛紛向其拋出橄欖枝。 就在平臺腹背受敵、內憂外患之際,TikTok紅人們也“大難臨頭各自飛”:有紅人高調退出并入駐其他平臺;有紅人仍在觀望局勢的變化,卻也不忘尋找退路;還有紅人努力掙扎,希望將自己處于上升期的事業繼續下去。 無論他們有著怎樣的打算,一場TikTok網紅遷徙似乎已經拉開帷幕。
01 TikTok紅人們的憤怒和掙扎
TikTok禁令一出,首當其沖的當屬入駐平臺上的海外網紅們。TikTok紅人的憤怒和恐懼如同在紅人們心頭點著了一把火,他們用短視頻表達對拜登政府的不滿和抵制,也號召大眾一起保護TikTok,留住這個屬于年輕人的自由樂園。
不少人認為,拜登政府推動禁止中國擁有的應用程序 TikTok 可能會開創先例,導致全球禁止美國社交媒體公司,包括 Instagram 及其母公司 Facebook。
“我認為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最終禁止 TikTok,這將為全世界的公司禁止 Instagram 或 Facebook 等公司樹立一個非常強大的先例,”Instagram 的Mosseri在 NBC 的“Today”節目中說。
“大多數人都不是一夜成名的,我們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培養觀眾和追隨者。看到這種情況,甚至不知道為何要禁用 TikTok ,這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美妝博主 Marjan Tabibzada (@youngcouture) 說,她在 TikTok 上擁有 360 萬粉絲,并且Instagram 上有 120 萬。
“作為創作者,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精力來與觀眾建立關系。立即取消它會讓人感到非常不公平,”擁有 160 萬 TikTok 和 408,000 名 Instagram 粉絲的皮膚和頭發網紅 Amy Chang ( @bondenavant ) 說道。她估計自己收入的 50% 來自 TikTok。
不少紅人不愿放棄,試圖做最后的掙扎。目前已經有紅人在組織效仿此前特朗普執政期間的公開聯名信活動:
“TikTok為年輕人們提供了一個無比自由的交流平臺,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是年輕人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找不到的。我們這代人(Z世代)是在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但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視野,遠非這兩個平臺(Facebook和Instagram)所能局限的。TikTok是屬于我們的精神家園,為什么要將它作為你政治斗爭的工具?”
02 被爭搶的頭部網紅
在這兵荒馬亂之際,吃鯨發現一個有趣現象:TikTok平臺上粉絲量過千萬的頭部網紅,基本上沒有受到禁令事件的影響。他們雖然通過短視頻走紅,卻十分注重個人IP的打造,不僅同時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發力,更在時尚、運動、影視娛樂等領域與品牌深度聯動,從而建立起大眾認知度。
眾所周知,TikTok的用戶大多是16至34歲的年輕人。這意味著TikTok頭部紅人的粉絲,是所有社交媒體平臺夢寐以求的用戶群體。 趁TikTok陷入困局之際,多個短視頻平臺向TikTok頭部網紅拋出橄欖枝。被挖角成功的網紅們,有的高調宣布離開TikTok,并號召粉絲們一起探索新的內容平臺。
對很多人來說,TikTok是網紅事業的起點,但未必是終點。 “我還是希望TikTok不會被封禁,但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可能會轉向YouTube、Instagram、Snapchat,和Twitter這些社交平臺,繼續發布有趣的內容。” 擁有近8000萬粉絲的TikTok網紅查莉說,她因拍攝創意舞蹈短視頻在TikTok走紅,的確很感謝這個平臺。 “但舞蹈本身就是我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或者沒有TikTok,我都要繼續下去。”
“下一個我會去的平臺,一定是可以激發我創作激情的地方,要么它擁有我非常喜歡的產品功能,要么它擁有鮮活多元的內容社區氛圍。” cocoscara說,Instagram推出的Reels目前是她的首選。
據外媒報道稱,Reels正在向TikTok頭部紅人提供金錢獎勵,希望他們可以在Reels發布獨家或首發的短視頻內容。
以上的消息,確實是事實,但現在不乏許多媒體在拿這些內容大做文章,看到這些內容難免讓一個人對TikTok失去信心,甚至懷疑TikTok是否還有明天?
03 迷思下的清醒,熱浪下的冷靜
誠然,TikTok禁令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得不承認,“TikTok禁令”言論一出,被波及的不只是創作者,還有依附平臺而生的整個網紅產業上下游,從負責紅人運營的MCN機構,到廣告營銷公司,再到品牌方,以及服務于產業鏈每一環的普通工作者,例如短視頻剪輯師、平面設計師、文案策劃、市場運營等,相信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面對這一變故,吃鯨也在分秒必爭地幫助公司旗下的紅人們尋找出路。業內人士有一個共識,即一個網紅的粉絲多樣性越強,跨平臺創作的能力越強,其抗風險的能力越強,這也是吃鯨一直試圖幫助紅人們達到的目標。 吃鯨始終堅信長期主義,從古至今社交媒介渠道千變萬化,不變的卻是建立的內容及其提供的價值。
從事海外社媒7年以來,吃鯨能非常明顯的感受到:近兩年TikTok已然成為眾多品牌的主要推廣平臺。我們欣喜的發現:海外消費者相比于身邊朋友的推薦,16歲至44歲的消費者更相信TikTok紅人的推薦,而25歲至34歲的受眾在TikTok消費品牌推廣類內容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YouTube和Instagram。
最重要的是,TikTok正面臨廣泛禁令的說法大多是猜測。目前“TikTok被禁”一詞儼然已經成為流量密碼,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這一為“禁令”的消息是否具有誤導性?這一詞條背后是否具有“商業惡性競爭”?
接下來和果哥一起冷靜的來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這一禁令的實際規模和美國在全國范圍內實際禁止的可能性:
目前禁令的范圍很小。有多少政府設備上真的有 TikTok ?很大程度上是政治角逐的工具。
這一禁令并不意味著政府雇員不能使用 TikTok 。這只是意味著他們的工作設備上不能有 TikTok 。請注意,政治家們都使用 TikTok。
禁止政府設備上的應用并不新鮮。事實上:早在 2018 年該言論就曾風靡一時。
2、為什么總禁令不太可能實現?
當談到TikTok的未來時,品牌們不應該做最壞的打算。
很多法律專家表示,對個人設備實施更大規模的TikTok禁令是不可能的。以下幾點需要考慮,為什么全國范圍的禁令可能不會發生。
首先,會很亂。如國家公共電臺,全面禁止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動機,不太可能。根據法律專家的說法:“禁止一個交流平臺會引起第一修正案的關注。”
這種禁令沒有先例可循。當應用在美國被完全禁止時,通常是基于非法活動,如賭博或盜版音樂。社交媒體應用則是另一種野獸。由于沒有先例,可能會有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討論,因為第一修正案的擔憂。
美國人愛TikTok。同樣,僅在美國就有超過9400萬的TikTok用戶。TikTok 的地位作為一個增長最快的社交媒體公司是有據可查的。正如德文科爾杜威在科技博客,一個全國性的禁令是非常不受歡迎的。
TikTok禁令的法律途徑尚不清楚。根據科爾杜威的說法:“聯邦通信委員會不能這樣做(沒有管轄權)。盡管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五角大樓不能這樣做(同上)。聯邦政府不能強迫蘋果和谷歌這樣做(第一修正案)。國會不會這么做(見上文)。一個行政命令是不行的(太寬泛了)。沒有法官會做這件事(沒有似是而非的案例)。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通往禁令的途徑都是不切實際的。”
這對商業是不利的。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完全禁止 TikTok 將不利于商業,因為有多少美國投資公司持有該平臺的股份。禁令可能導致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兩黨反彈。
還有許多其他的變通方案,不包括禁止讓政治家們對安全擔憂感覺更好的禁令。TikTok 不需要被禁止才能讓政府官員對安全顧慮感覺更好些。其他選項包括:
拆分公司的美國業務。以 2021 年甲骨文( Oracle )和沃爾瑪( Walmart )達成的協議為例,收購 TikTok 的美國部門
公司履行對安全的承諾。正如前面提到的, TikTok 已經對其安全團隊進行了修改,以確保美國用戶的數據隱私。
最后,兜售“TikTok禁令”讓人們議論紛紛。也就是說,它現在仍然只是一個標題。在我們得到更多細節或TikTok發生重大變化之前,全面禁止是一種猜測。
希望品牌商家們可以關注TikTok上發生的事情,但不要不必要地擔心自己。該平臺仍在正常運作,品牌也應該繼續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當然,我們會繼續關注這個故事的發展!
文章來源: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648573555656650753
來源:吃鯨科技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那不勒斯海運海運廣州到印尼哥倫比亞拼箱海運跨境電商一件代發平臺哪個最好國際包裹怎么寄境外電商快遞菲律賓雙清物流專線到泰國船運tiktok 三方倉越南發快遞到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