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紐約郵報》最新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最早于下周大幅下調對華關稅,稅率可能從當前的145%直接砍至50%-54%,同時降低南亞國家的貿易稅至25%。
這一調整幅度遠超外界預期,是否意味著美國對華經(jīng)貿政策出現(xiàn)重大調整?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戰(zhàn)略考量?


01特朗普將下調對華關稅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zhàn)爆發(fā)以來,美國對華關稅一度成為特朗普政府“經(jīng)濟戰(zhàn)”的核心工具。然而,高達145%的稅率不僅打擊了中國出口企業(yè),也讓美國零售商、制造商和消費者承受高昂成本。
此次擬議的50%-54%新稅率,雖仍高于貿易戰(zhàn)前的水平,但已是近年來最大幅度的回調。分析認為,特朗普調整關稅并非“一刀切”式讓步,而是精準卡位:
? 高于拜登時期水平:顯示對華強硬立場未完全放棄;
? 南亞國家稅率同步下調:平衡供應鏈轉移戰(zhàn)略,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有消息透露,在美國財長貝特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晤期間,美方或將宣布對華關稅降至50%。這一調整與特朗普上個月會見美國三大零售巨頭商討的稅率方案不謀而合。
美商Basic Fun首席執(zhí)行官福爾曼表示,根據(jù)其獲得的信息,關稅調整可能在本周末或下周末正式落地。受此影響,美國零售業(yè)已開始未雨綢繆,多家零售商正要求供應商按照10%至54%的不同關稅區(qū)間提供報價方案,以便在商品入關時能夠靈活定價。
與此同時,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未來一個月內將推出數(shù)十項貿易協(xié)議,并尋求“緩和中美緊張關系”。該表態(tài)或許意味關稅下調只是第一步,后續(xù)可能伴隨更多經(jīng)貿合作。

02中國貨船面臨天價稅單
當前,滿載中國商品的貨輪正陸續(xù)抵達美國港口,但隨之而來的天價稅單卻讓賣家叫苦不迭。
前段時間美國智能家居品牌Wyze在X上曬出一張令人咋舌的關稅賬單:這批從中國進口的1300個泛光燈,貨物總值16.72萬美元,卻被告知要繳付25.5萬美元的關稅,稅額比采購價高出一半不止。

更為嚴峻的是,一艘貨值達5.64億美元的中國貨輪中,約40%的貨物需繳納145%巨額關稅。這意味著進口商不僅要支付正常的進口稅,還需額外承擔至少2.31億美元的關稅,最終稅費總額飆升至4.17億美元,相當于貨物總值的74%。
據(jù)了解,這艘船剛在大連裝載貨物時,多數(shù)中國商品已面臨美國加征的20%關稅。然而就在數(shù)日后啟航離港之際,汽車及鋁鋼產品的關稅突然被上調至45%。
真正致命一擊其實發(fā)生在船只即將離開上海港前的最后時刻,美國財政部宣布將中國商品關稅調升至145%的歷史高位。這個"最后一刻"的稅收炸彈,直接導致美國進口商額外增加了2.2億美元的關稅成本。
雖然該船所有貨物在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加稅前已完成裝載,但根據(jù)IHS Markit提單數(shù)據(jù)追蹤,所有在途貨物仍被納入新關稅征收范圍。
物流行業(yè)專家分析稱,當前市場對貨輪關稅成本的估算可能存在變數(shù)。實際征收金額主要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進口商向海關申報的貨物明細數(shù)據(jù),二是關稅政策在清關前的動態(tài)調整。

隨著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美國西海岸兩大核心港口——洛杉磯港與長灘港正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貨運寒冬。
截至5月4日當周,這兩大港口的船舶停靠量同比暴跌44%,創(chuàng)下歷史最大單周跌幅,曾經(jīng)車水馬龍的碼頭如今變得門可羅雀,與去年處理2000萬標準箱的繁忙景象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揭示了關稅政策對跨境貿易的重大沖擊。
總之,特朗普關稅政策正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雖然官方尚未就稅率調整做出最終決定,但毋容置疑的是,這場關稅風暴徹底擊碎依賴低成本套利的傳統(tǒng)貿易模式,催生出更具韌性的新型供應鏈生態(tài)。
當貿易戰(zhàn)的硝煙散去,那些成功轉型的企業(yè)必將以更強大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全球市場。正如達爾文進化論所揭示的——最終生存下來未必是最強大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
來源:天誠浩通海外倉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yōu)質資源

標簽:墨西哥清關速度盧森堡空運貨物進進口貨物清關鄂托克旗物流海運到菲律賓的費用從中國海運到越南昌平專線到土耳其空運廣州菲律賓海運1688跨境專供海外代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