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的海外獨立站分析案例中,大部分網站售賣的產品都是完整的成品,有自己的品牌,這種通過獨特的產品設計,垂直的產品類別和人群定位的品牌網站,我們通常稱作為產品品牌,比如之前分享的云鯨、徠芬、ulike,aiper等。產品品牌的SKU數量一般不會很多,且產品品牌經常以家居消費品為主,即使有配件,也是銷售自己品牌產品的配件。
而獨立站的另外一種品牌模式則叫做渠道品牌,網站自己不從事產品的研發,只是將各類不同產品匯聚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銷售,通過大量SKU覆蓋多個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Shein、bangood、getfpv等。這類網站的產品類型遍布各個領域,時尚產品,漁具,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配件,玩具,玩具配件,電器配件,影音設備配件等等。
看多了很多成品的產品品牌后,我們今天來看看那些配件產品,因為在零售消費領域,知名產品品牌的配件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比如iPhone的手機殼、外置攝像頭;索尼相機的支架,保護殼;遙控汽車玩具的支架、燈光等;手機維修需要用到各種屏幕、主板、攝像頭等。而做這些配件的商家,他們所運營銷售的SKU數量都是至少1000起步。那么對于這些海量SKU的配件,他們的獨立站在海外做的怎樣呢?
今天要抓的典型網站分別是smallrig.com和neewer.com,他們在亞馬遜上均有店鋪,而在獨立站方面,兩個網站的流量水平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Table of Contents
是品牌還是渠道?
SmallRig和Neewer都是屬于較早一批開始做獨立站的賣家,2個網站的域名分別注冊于2011年和2009年。 而那個年代,正好是鋪貨型獨立站大行其道的時候,DX,蘭亭集勢,banggood這種鋪戶型網站比比皆是。
2011年的smallrig還叫coollcd, 域名是coollcd.com,2009年初注冊,直到2011年域名才換成了smallrig,從2009年至今,smallrig一直賣的就是各種配件。

neewer也注冊于2009年,是和coollcd同一時期注冊的網站,不過neewer沒有經歷過域名更換。

那個時候的網站,大部分都沒有品牌意識,只是把獨立站當做一個銷售渠道。產品上架了,就會有人去買。早期的互聯網就是這么粗暴且直接。
即使到了現在,這種大牌配件類的銷售似乎依舊不配擁有品牌名,畢竟很多配件更需要蹭的是大疆、索尼、gopro等大牌的名氣。所以對于配件類產品,基本都是把網站當做了一個渠道,時間做久了且還能活著,自然就成了渠道品牌。
早期的產品策略
配件類網站的SKU數量都很龐大,我們對比了一下兩個網站上SKU數量和產品分類的數量。Smallrig有接近2000個SKU,而newer的SKU則較少一些。

| Neewer
Neewer專注于攝影與視頻創作配件,覆蓋從入門級到專業級的全場景需求,形成了兩大硬件生態鏈:
- 攝影燈光系統:包括環形燈、LED補光燈、RGB全彩燈(如便攜口袋燈)等,主打高性價比和便攜性
- 影像錄制系統:涵蓋麥克風、監視器、手機兔籠、三腳架等,支持多設備兼容(如手機、單反、無人機)
Neewer以多品類、高覆蓋為核心,提供接近2000個SKU,覆蓋攝影配件全鏈條,用戶可“一站式”購齊所需設備。
| Smallrig
而SmallRig定位于專業級影像設備生態,聚焦四大領域:
- 相機支撐與穩定:三腳架、云臺、快裝板等,以快拆技術(如迅鷹快拆生態)為核心競爭力
- 燈光與控制系統:專業影視燈光、電池(如“黑旋風”V口電池)等,強調高性能與安全性
- 智能手機支撐與穩定:手機支架、兔籠等,適配專業拍攝場景。
- 影像電源系統:大容量電池與智能電源管理方案,支持多設備快速充電
整體看下來,SmallRig的產品更偏向專業用戶(如影視制作團隊、高端攝影師),注重技術壁壘(如快拆系統的61萬次彈壓測試)和行業標準兼容性(與索尼、佳能等品牌合作)
通過亞馬遜上2個品牌的listing數量對比, Smallwig上架到獨立站的產品是要多于亞馬遜的。 所以這里也會有一個合理猜測: Smallrig網站上銷售的產品可能還包含了其他亞馬遜店鋪的產品。畢竟在深圳做亞馬遜的賣家,基本都不會只有一個店鋪。

中庸的流量運營
兩個網站在流量上面比較勢均力敵相差不大,但是Neeweer卻以更少的SKU獲得了流量上的微弱優勢。

兩個網站成立的的時間基本相同,在流量組成上,都是有80%以上的免費流量,由直接訪問流量、自然搜索流量和社交媒體流量構成。


在流量策略上,這2個網站目前都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地方。因為網站成立的很早,所以常見的流量獲取方式都有在做,這就包括了:
SEO、廣告投放、網紅合作、聯盟營銷等。
這兩個歷經了16年的網站,在流量策略上都是屬于中規中矩的做法,主要是依靠垂直領域大量的SKU穩了時代的紅利,以及先發供應鏈的優勢,在時間的磨礪下成為了2個在亞馬遜上有知名度,在獨立站領域也有一定訪問量的網站。
這類多SKU類型的網站我一般很少分析,因為這類網站主要是依靠多SKU策略,這種策略不允許他們在每一個產品上都仔細打磨,所以這類型網站在運營、用戶運營、精細化上的投入度遠往往不如產品品牌(做到足夠大的除外,比如shein那種規模的)。
對比產品品牌
以上兩個網站都是采取了”超市式打法“,以更多的SKU覆蓋更多不同需求的用戶,歷經16年,他們的網站月訪客終于到達了50萬的水平。
然而,另一個在2014年成立的zhiyun,同樣是賣攝影燈光系統,配件和云臺,卻以更少量的產品以產品品牌的姿態,正在追趕者smallrig和neeweer。
zhiyun-tech面向影視制作團隊、獨立攝影師,提供高性能云臺與燈光設備,擁有307項專利,強調“創新驅動”,以專利數量和行業標準制定鞏固專業形象, 產品定價走的是中高端(如CRANE 4售價約500美元)。

目前zhiyun-tech.com 網站上的總SKU數量不到100個,在晚起步5年的情況下,網站月訪客數量也達到了比較可觀的40萬。

你發現了嗎? 即使都是攝影相關的器材和配件,但是每個網站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群定位。
起步早的可以從容易的事情開始,發揮先發優勢和供應鏈優勢,上架盡可能多的產品,從而覆蓋更多的搜索需求;而起步晚的,就只能選擇更難的“卷產品”比如zhiyun這樣,因為容易的事情被別人做了,所以就靠專利研發,網站設計、從而展現其產品的專業度了。
鋪貨式賣家的機會點在哪里?
鋪戶型的亞馬遜賣家現在依舊很多,那么對于目前依舊在做鋪貨式的亞馬遜賣家而言,還存在類似于“smallrig”和“neewer”這樣的機會嗎?
首先smallrig和neewer的成長路徑是先入局ebay、獨立站,之后才是亞馬遜賣家;他們的電商基因里對獨立站一開始就存在了一定的認知度,而不像2014年之后的亞馬遜賣家一開始就是從亞馬遜平臺開始進入電商。
從平臺思維到獨立站品牌思維,這中間會存在一個教育和認知的巨大鴻溝,而這樣的鴻溝往往很難從外部去打破。這樣的轉變,對于公司而言,往往會帶來巨大的投入成本、管理成本。如果不是公司管理層有極大的決心,轉變往往很難發生。
第二:Smallrig和neewer這2個店鋪在亞馬遜上本身就擁有海量的SKU, 一個店鋪的產品數量就能支撐起一個獨立站的SKU儲備。但是,目前在做配件的亞馬遜賣家,要么就是多店鋪運營,要么就是SKU的數量比較少。
如果將多店鋪的產品集中在一個獨立站上進行售賣,就會存在品牌關聯、爆款產品暴露的風險。 如果店鋪SKU少,就又無法構成“超市式打法”。
第三:smallrig和neweer都是做了15年以上的跨境老賣家,而新晉的一些亞馬遜配件大賣們,你們能將你現有的亞馬遜模式繼續維持做十來年嗎?
所以對于這類賣家,我自己的建議就是:在你自己評估了各種店鋪風險和公司的長久性后,做個獨立站也未嘗不可,只是前期僅用有限的投入成本,1-2人的人力來開始項目。
來源:Ada的跨境筆記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達拉斯海運寄快遞到印尼格爾木物流快遞發俄羅斯中國新西蘭快遞東盟中國跨境電商國內的跨境電商以色列港口空運專家海外倉詳細地址